作为数据中心的动力源泉,施耐德UPS电源配电系统不仅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一直存有迫切的创新需求。用户对UPS供配电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高可用性、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UPS供配电系统对运输安装就位及场地的适应性以及使用操作维护过程中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基于用户这三方面的要求,未来UPS将呈现四大技术趋势。
三、从后备到储能——电池角色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电池是UPS供配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电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后备的被动工作的状态。中国10KV电网的年度平均断电次数为1.22(2018年电网、南方电网统计),平均每年数据中心的电池大概会有2次的使用机会,配置自启动发电机的情况下电池每次只工作一分钟,使用率非常低。但是电池日常维护工作量非常巨大。另外,对于大功率UPS系统来说,在10-15年的生命周期中,电池要更换2-3次,这导致电池的成本超过UPS主机的成本。
新的储能模式要求UPS主机的设计和功能必须进行改变。例如,UPS应该具有主动控制的峰谷电价充放电的工作模式;让电网和电池的能量同时加起来给逆变器供电的这种扛峰的功能。另外,为了能够对锂电池快速回冲,UPS还必须具有大功率的充电功能。传统的三相大功率UPS的充电能力是10%-20%,而新型的能够兼容锂电池的三相UPS的充电功率可以达到35%-80%。
需要高度注意的是,今天的用户即使不采用锂电池,也应该采购具有兼容锂电池的UPS主机(35-80%充电能力、峰谷电价套利功能、扛峰功能),否则用户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中都会被套在竞争力注定越来越弱的铅酸蓄电池上面。
四、模块化、类模块化技术-——单相和三相功率模块
由于采用了这种柜体间铜母排连接和内置接触器的模块化和类模块化的轻预制化架构,新型的模块化大功率的UPS并机系统架构简化,操作维护简单,降低了人为的故障,提高了可用性。模块化还可以降低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降低维修时间,提高可用性。
对于大功率的UPS供配电系统来讲(>500KW),它所采用的功率模块更倾向于采用单相模块,模块功率40-50KW,这样可以降低并联的节点数,降低并联环流,提高可用性。对于中等功率的UPS系统来讲(<200KW),需要并联的模块数不多,更多的还是采用三相功率模块。施耐德电气在最新的Galaxy VS系列UPS系统里面采用了50KW的三相功率模块,由于采用了混合三电平的逆变器,其功率模块的效率达到97.5%,只有3U安装高度,重量低至38公斤,单人就可以进行更换。
施耐德UPS电源发展的趋势就是这些了,欢迎大家前来选购。